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裁省鄉鎮議

 2011年12月25日四都改制升格後,除了新北市因人口成長、工商業發達,財務問題較少外,其他新生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無不悔不當初。因為縣市合併,市政府人員與業務大增,光是如何調整佈置就是一大問題,而升格成直轄市後增加的財源確極為有限,就連臺北市也因直轄市大增(未來還要再多一個桃園市),可分配財源減少而大表不滿。中央與地方財源再分配,將是今後長期抗爭的一大課題。但是除了開源,就沒有其他的節流方法嗎?

 最近看了臺南市分區圖,感受特為深刻。臺南是吾臺開闢之始,屯墾區劃,特為細密,即使光復以後,析舊臺南州為縣,於鄉鎮也調整有限。然而臺灣早已進入汽車社會,傳播通訊發達,人口持續集中都會區甚至外移時,真有必要維持如此細密的地方區劃?

 日本明治唯新之初,承江戶幕府之舊,有藩有縣,不僅領地零碎,更不乏飛地。因此廢藩置縣後,不僅府縣大幅整合,縣下市町村等更歷經明治、昭和、平成三次大合併,數量大減,藉此減少地方政府機關、公務員、地方民意代表數量,即使一時為了吸引地方合併而提供各種財政優惠,長期而言仍是削減過剩公共投資建設與政府財政赤字的不二法門。

 地方鄉鎮合併之利如此,何以多年來不獨朝野政黨,連民間也罕有議論,年輕一代人人把臺灣有309鄉鎮朗朗上口,而曾不深思其合理性?參考日本地方自治體大規模合併的經驗,當然也有缺點:

 1)合併之後,政府機關、學校、公立社福醫療機構隨之調整,增加人口過疏地帶不開車的老人或弱勢團體洽公、就學、就醫上麻煩,即使提供免費接駁服務,也不易完全解決。

 2)地方自治體合併後,原有各地的歷史文化傳統,恐怕也會隨之湮滅。如臺北市併木柵、景美區為文山區,連捷運木柵線也為了莫名其妙的理由改名,現在年輕人已少有人熟知木柵、景美之名的由來。聯絡臺中市區與臺中港的中正路、臺中港路,是臺中門面第一大路,也被無識之徒改成和臺中毫無淵源的名字,於今思之,猶有遺恨。區區一路猶且如此,何況其他?

 3)最重要的,還是地方派系的對立難以解決,這才是朝野政黨都不敢輕議合併的主要理由。

 其實,縣市合併改直轄市之後,區長官派,鄉鎮代表改市議員,人數與選舉次數大幅減少,正是消弭地方派系,減少政府支出的次善之策。然而以臺灣南北經濟差距日增,中央與地方政府預算赤字都不斷擴大下,勢必需要釜底抽薪之計解決,謹識拙議於此,以待後人深思。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集集永久戰鬥實驗室

 10月13日,去了集集兵整中心,加上一週前的成功嶺之行,照片太多整理不完。加上三不五時有意想不到的外務,就像10月20日被抓去參加臺北獅子會家庭登山健行走劍南路,途中路經傳聞中的憲兵武崗營區,但最耗體力與時間的居然是亢長無聊的宴席!以是久不能成文,請耐心等待。

 #2012年兵整中心營區開放活動節目表、活動導覽圖:


 # Wikimedia Commons:岳崗測試場戰甲車動態性能展示

*松本零士<銀河鉄道999>より

2012年10月6日 星期六

ふたたび、遥かな成功嶺へ


 有鑑於去年從高鐵臺中站徒步前往成功嶺營區開放活動,憑空浪費一天的慘烈教訓;以及考量開車上成功嶺人數可觀,會有塞車寸步難行的風險。這次一大早7點半就搭上高鐵列車直奔陽光普照的臺中,然後搭計程車前往3號門,沒想到一路順暢,到門前連開自用車的也沒幾輛。踏入營區,心中正納悶時,帶路的營輔導長告訴小生:「今年不比百年國慶,所以展出的裝備沒有去年多。」原來如此。

 從3號門左轉南下,經904旅旅部東側右轉旅部門前,再繼續南下,快步不到10分鐘便接近介壽臺大校場西北角,放眼望去,果然這次沒有海、空軍支援的兵器展示,陸軍火砲與工兵的輔助裝備數量也少了許多。即使如此,這次遠征的主要目的,除了目睹表演節目,就是補拍去年因人多而未及拍攝的成功嶺固定陳列裝備與部分裝甲車輛。


從904旅旅部南下,第一眼就看到去年臺大為保存與否而物議騷然的那架F-100A超級軍刀戰鬥機,整修後2012年4月30日於成功嶺揭幕。

 利用表演開始前,到介壽臺西繞了一圈拍照,發現一年不見,成功嶺又多了不少兵器裝備陳列,一些原有裝備也調整展示位置,且從佈局來看,未來還有不少擴充餘地,不過心中卻五味雜陳。作為軍史公園,將原本分散各營區的歷史裝備或其他地方不便收藏的兵器,集中保管展示,固然便於參觀學習,也是活用廣大剩餘空間的方法;可是把五湖四海不一定與成功嶺有淵源的三軍兵器裝備齊聚一堂,又有說不出的唐突,老成功嶺的風貌,ˋ真的漸行漸遠了。

 1990年,小生上成功嶺參加大專集訓,當時的成功嶺是不折不扣的大軍營,不論上課或出操都有苦難言,絕對不是愉快的回憶。但印象最深刻的事之一,某次出操完回營舍途中,經過兵器連的連集合場時,看到M1重機關槍、75mm無後座力砲、65式步槍(當時大專兵還在用57式步槍出操打靶)這些沒機會碰上的東西,一字排開清點保養時,心中真是興奮莫名。受訓時沒有特別介紹成功嶺的歷史,卻有機會體驗營區的傳統,從營舍往返介壽臺時,途中可以看到特別保留的早期1950年代平房營舍,低矮陰暗,居住環境與新建樓房營舍差上一截,班長解釋是做為士官隊的營舍,以鍛鍊士官,兼存史跡。只是這些老營舍遠在營區北部,不屬一般營區開放的範圍,如今又過20多年,未知猶存否?

 表演開始,匆匆趕回介壽臺前記錄活動,由後勤司令部代司令畢安生開場致辭。節目雖只有青年高中大鼓隊、軍官隊軍歌合唱、竹山鎮健安跆拳道館操演、搖控直昇機飛行展示與嶺東高中樂旗隊,但70分鐘內簡短精彩,特別是跆拳道表演穿插有氧熱舞與兒童表演,活力喜感十足,另開生面。


原置於介壽臺旁的M2A1半履帶裝甲車,現移設於成功嶺歷史館東,後方是由運輸學校遷移的臺糖狹軌蒸汽機關車。

 之後觀眾四散,參觀展示裝備或林蔭間休息,小生也繼續拍攝未完的部分。這次營區的準備雖然比去年週到,只是來訪人數不多,而懇親家屬人數更少,還不到中午12點,訪客便大半散去,連中正堂前的園遊會也提前收攤,大校場只剩少數軍武攝影迷把握良好天候拍照。下午1時45分,小生便循原路踏出3號門,省去去年找車離營的麻煩,這次攝影雖不盡如意,但收獲依然可觀,看來明年又要再上一次成功嶺了。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大直橋迎夕照


大湖公園傍晚枝上的鷺鷥群。

 9月29日下午3時,一時興起,搭計程車到內湖大湖公園南端,想找30年前參加活動時曾路經看過的于斌胸像,可惜原址早已改建成土地公廟。風聞此像後來遷到康寧醫院,於是穿越成功路五段至醫院,再爬上康湖公園到康寧路三段75巷公共電視臺前,沿途雖然拍了不少照片,就是沒找到胸像,回家後再查證,才知是遷到醫院後方的康寧醫護管理專校于斌廣場,只有待下次再訪。

 9月30日下午2時45分,先到內湖瑞光路公館山麓,再搭公車至大直,過大直高中前,不獨三軍大學改建成國防部,面目一新,連北安路南邊的舊宅也拆除幾盡,巷內哨崗空廢,就學實踐時騎車目睹的清幽風貌久不復存,為之止步良久。然後上大直橋,西望大佳河濱公園,中秋佳節,遊客如織,連基隆河上也有人泛舟。迎向夕陽練習逆光拍攝技巧,至夜色漸深方歸。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民生社區找不到消防栓?


 不久之前,在Wikipedia Commons搜索臺灣的消防栓照片,發現意外的罕見,想自拍幾張公開以補其闕。9月21日中午休息時間,從民生圓環沿民生東路一路西行,直到民生東路四段與敦化北路路口僑福金融大樓附近,卻連一支消防栓也沒見到。這和少年時代的印象實在差太遠了!還是成天上網,對自己的周遭漠不關心至此?

 所幸,當天晚上整理照片,偶然看到8月4日所拍民生東路五段40巷照片(見上),右下角榕樹下不就有一支!9月22日早上遛狗完,立即動身前往,順利拍下照片,並在北方不到一百公尺的民生公園西邊發現另一支消防栓,一併留影,以存紀錄。只是像民生東路四、五段這樣的通衢大道,怎麼會1、2公里路旁都沒有消防栓?小生只能猜測,也許是五、六年前重鋪人行道地磚時整理街景,將舊式消防栓拆除,改成地下式所致,惟巷道猶存舊觀。雖說民生東路路幅寬廣,且近年新建大樓都有內建消防栓、自動灑水系統,所以未必需要傳統街頭消防栓,但一件傳統在無聲無息中消失,終鷽可惜。

 9月23日下午三點半,前往微風廣場,把握紀伊國屋9月會員日的最後一日。來到復興北路與八德路路口,便遠遠聽到保釣大遊行的反日口號聲,一路北行前往慶城街日本交流協會。參加遊行的人數與車輛遠比想像中為多,隊伍超過500公尺以上,秩序良好,只是隊伍中有人高舉中共五星旗,心深不以為然;不過最遺憾之處,是小生手頭沒有照相機,未能為此留下見證,只能默默橫越遊行隊伍進入騎樓。微風廣場大門前,主管與保全個個身穿黑色西裝一字排開,顯然是鑑於大陸保釣大遊行的慘烈教訓,但是遊行隊伍從門前呼嘯而過,出入顧客,一如平常。

 是日,購入:

  保坂正康<五・一五事件 橘孝三郎と愛郷塾の軌跡(中公文庫\2009年) ISBN 978-4-12-205181-2
  安藤富治<ああ硫黄島 記録による硫黄島戦史(河出文庫\2007年) ISBN 978-4-309-40835-4
  森山優<日本はなぜ開戦に踏み切ったか 「両論併記」と「非決定」(新潮選書\2012年) ISBN 978-4-10-603710-8
  池井戸潤<下町ロケット>(小學館\2010年) ISBN 978-4-09-386292-9
  有川浩<空飛ぶ広報室>(幻冬舍\2012年) ISBN 978-4-344-02217-1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美國海軍救援臺灣漁船

 9月10日上午7時,於Wikipedia Commons輸入關鍵字US Navy Taiwan搜索,本來期待能否找到美國售予中華民國海軍艦艇或共同演習的照片。沒想到其中為數最多的,居然是美國海軍在印度洋、所羅門群島等地援助臺灣漁船的記錄,特別是2007年11月5日對從索馬利亞海盜釋放後的慶豐華(Ching Fong Hwa)壹陸捌號提供人道醫療支援過程,鉅細靡遺。起初還懷疑這艘漁船是否真屬國籍,但查過線上新聞後,確認當年真有此事:

  遭索馬利亞扣押慶豐華168號漁船獲釋(大紀元轉載中央社新聞稿\2007年11月6日)
  <慶豐華漁船遭挾持>船長揚言跳海 保住船員(自由時報\2007年11月17日)

 想到這艘因索馬利亞海盜劫船事件而偶然出現在臺灣新聞媒體,不久又消失於歷史洪流中的漁船,竟因美國海軍而留下蹤影,且根據經驗,上傳至Wikipedia Commons的照片通常只是美國海軍官方攝影記錄之一部分,對美國軍方影像資源之豐富與影響力,為之默然許久。

 不過,這些照片多半是2007~2009年上傳,早期Wikipedia Commons分類簡略,多半就只有一個Indian Ocean而已,無怪乎一般利用方式不易發現,爰增照片分類,以備披檢,詳細請參考Category:Fishing ships of Taiwan

2012年9月8日 星期六

龜山天晴 憲兵學校殘暑留影


防爆操演開始,前往處理可疑爆裂物的憲兵特勤隊防爆小組。

 9月8日憲兵學校龜山校區懇親與營區開放活動,凌晨睡不到二小時便匆匆出發,幸而托長庚客運汎航通運之福,從臺北長庚醫院到林口長庚醫院車程不到40分鐘,再東行15分抵達會場。因地利之便,大大節省交通時間與體力負擔。

 是日天青日朗,極宜攝影,校區內憲校學生活力充沛,氣氛熱絡。操演時離司令臺雖稍遠,但坐在首排,角度適當,拍照並無大礙。唯一的遺憾,上午11時40分便提早離去,晚間調查新聞與網誌記事,方知錯過12時陸軍支援展示的OH-58D與AH-1W直昇機,從操場直接起飛的場面,此亦精神不濟之過。

 臺北9月14日雨後入秋,身邊多事,久未能構思,錄當日所攝以代文筆。


憲兵學校龜山校區南大門。


活動開始前的校舍。


由東北角遠望活動開始前的操場。


林蔭下待機的鋁梯攻堅車,特勤隊隊員為參觀者解說。


園遊會入口的憲兵軍官。


操演前入座的參觀者。


車輛分列式後,進入操場展示位置的雲豹裝甲車。


跳越障礙物的軍犬。


防爆小組機器人成功處分爆裂物。


操演完畢,憲校學生清理操場。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藤原辰史<稲の大東亜共栄圏>


 日本栽培水稻的歷史雖久,但由於氣候、地形與農作技術等限制,廣大的農村收獲的稻米,扣除完稅納糧外,仍須輔以小麥、雜糧、蕃薯等,才能免於青黃不接與饑荒的威脅。因此明治維新之後,隨日本人口成長與米穀消費量的迅速增加,除了仰賴殖民地與外國輸入糧食外,稻米增產就是必然的當務之急。

 二十世紀初,日本民間古來的育種技術,結合歐洲最新的遺傳學知識,於各地誕生不少早熟豐收,適於施淝的新品種,並進一步推廣到海外殖民地。與此同時,配合水庫灌溉工事的普及、肥料工業的發達、農業機器的進步與農會體系,歐美的農事技術與農工業體系,藉由日本人之手普及於東亞。雖非刻意為之,但日本人推行的農業近代化手段,實質上就是1960~70年代由美國所推廣綠色革命的先驅。

 可是,這些新品種推廣的背後,不只是隱藏當時育種學者的自國科學技術優越感與民族使命,更少不了政軍力量的強制性與經濟的誘因。<稲の大東亜共栄圏 帝国日本の〈緑の革命〉>(吉川弘文館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2012年)就是以技術文化史與社會經濟史的角度,分析批判日本戰前在臺灣、朝鮮、東北推廣新品種稻作的始末,與當地農村的反應。

 父老相傳,臺灣的在來米粘度低、不適合冷食,難以符合日本人做飯團、包便當的需求,於是而有蓬萊米。一開始日本人認為臺灣的氣候不適合日本稻(粳稻),所以對引進日本品種並不積極,但是磯永吉透過長期研究與分類臺灣在來種,以及瞭解臺灣農家的耕作習慣後,1927年成攻開發當時認為不可能的日本種與在來種之雜交種臺中六十五號(蓬萊米),由於可以外銷日本市場的誘因以及化學肥料的普及,在臺灣迅速普及。但也因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問題,就像農家好「蓬萊在來都不錯」一樣,在來米與糯米也沒有因此而消失。

 然而在朝鮮和東北,日本的農業技師大抵輕視當地的農家傳統與農耕習慣,加上氣候相近,從日本移殖的品種在當地也有不錯的收獲,而未能育成真正適合本的品種,一遇到病蟲害或氣候變化,便難以適應,效果大打折扣。而二次大戰中在南洋印尼、泰國推廣日本種,更純出於軍事需求(雖然還是有基礎調查),便更難以為當地農民所接受。

 本書的目的,並不只是單純的批判戰前日本的農技帝國主義,而是日本在海外殖民地、佔領區推廣稻作新種的農村經濟影響與限界,正是和後來的綠地革命,乃至1990年代至今的基因改造作物和國際生技企業問題壹脈相承。在海外,需要大量施肥、灌溉與農藥的綠地革命或基改作物對開發國家農家造成沉重的成本負擔,以致實際獲利無幾,和無視當地風土誕生的作物加速病蟲害進化,乃至跨國生技企業潛藏的農產市場支配性,在海外早有詳細的分析批判,而臺灣雖不乏媒體介紹,真正正視的人仍是少數,如此又何怪對近百年前的農業革新,僅只於表彰先賢,肯定過去的程度?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


  幾十億採購 有的不能用、有的不能動  2012年8月31日 聯合報A3版 焦點

 8月30日,前內政部消防署署長黃季敏以涉嫌貪瀆遭收押,次日媒體評論任內採購弊端,首先提到就是大而無當的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讓小生想起今年3月24日參加陸軍臺東地區指揮部太平營區開放活動時,目擊此車的感想。

 當天的活動中,為防155mm榴彈砲操演發生意外,臺東縣消防局準備消防車於操場旁待命,也有表揚消防局特種搜救隊的儀式。所以同時派出豐田指揮車與通信平台車參加活動,並舉辦小規模的消防設備展。

 可惜,太平營區遠在臺東縣卑南鄉,參加開放活動者本已不多,臺東縣消防局車輛與裝備展更遠在操場一角,觀眾寥寥無幾。小生一人獨步,也只是拍了幾張車輛與裝備的照片而已,不過對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的可觀體積印象深刻。榴彈砲操演順利結束,消防車11時38分先行駛離,2分後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也跟隨退場。

 新聞稱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一共採購12輛,分別配備各縣市,本車編號FCV 12,恐怕就是最後一輛。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不是SNG車,即使發生大規模災害,也沒有必要全車出動,但是若如新聞所言攝影傳輸與通信管制功能不彰,則的確是功能規格與使用訓練不當之過。而且,通信平台車雖用於後方指揮,不必投入災害現場,但是以如此龐然大物,考量臺灣水、風災經常造成道路交通阻塞,要進入災區與現場與確保電源的難度恐怕不低。雖是外行人,對本車的實用性也頗表疑慮。


救災指揮通信平台車車尾。
#餘談:

  大鵬航空飛機失聯 機上3人  2012年8月30日11時57分 中央社新聞網

 下面這張Bombardier BD-700 Global Express VP-BDU與大鵬航空BN-2 B-68801的合影,也是3月24日清晨於松山機場搭乘飛往臺東立榮航空班機登機前所攝影。本來對私人商務機與小型民航機沒有興趣,但是因為畫面中有登機梯、貨櫃臺車等各種機場設備,而且當天松山機場天候不佳,早上於停機坪拍攝的照片就只有這張效果尚可,才會保留下來,並經裁減修整後公之於Wikimedia Commons。不到半年,B-68801出事,沒有再拍的機會,和去年那架F-5F一樣;自己編輯中文維基臺灣新聞與事件條目時,就從這張再裁切出B-68801的部分使用。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臺北市松山區富泰里新光民生廣場華廈中元普渡


中庭會場。


中午會場佈置。


供桌其一。


供桌其二。


中庭舞臺金紙存放與茶水處。


下午一時普渡開始,排隊領香。


道士誦經超渡,法會祭拜其一。


法會祭拜其二。


中場休息十分鐘。


法會後半。


下午三時普渡結束,散場收拾供桌。

 民生社區是臺北市新闢之地,所以少有寺廟,每年端午、中秋,雖然常有鄰里長舉辦園遊會,也不過吃喝享樂而已。唯獨中元普渡,是大多數社區居民同時參與的大祭。但是今年普渡結束後,富泰里長表示,由於法規限制,來年恐怕無法在大樓中庭舉行,可能需另找地點,故揭載照片於此,以存風俗。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龍在水上 雨露伴我行


觀賞軍機戰技操演的總統馬英九,總統右側著用空軍軍服的是455聯隊聯隊長楊鳳生少將,左側是國防部長高華柱。

 高鐵列車飛馳南下,凌晨7時的陽光照耀在桃園站前的空軍桃園基地,即使車內也能一覽無遺。出發前看了8月10日的預校新聞影片,現場時晴時雨,對今天的空軍嘉義基地455聯隊營區開放活動會是什麼天氣心裡有數,接下來真的沒問題嗎?

 果然,列車一過新竹,天上烏雲密佈;等8時10分踏出嘉義站門口,搭上接駁車時已經開始下起小雨,由側門小路進入基地後雨勢轉強,到了跑道南端停機坪附近,甚至看到不少民眾開自用小轎車離去,暗思:「這活動還辦得成嗎?」

 所幸,從停機坪南端的停車場下車後,不畏風雨走向會場的人還是很多,由於雨勢仍大,要拍展示軍機裝備只是徒增相機淋雨受潮風險,也拍不好照片,所以走到表演區邊緣接近司令臺處佔好位置,先拍活動再說。

 九時世界村道館少年認真(略帶搞笑)的跆拳道表演在雨中揭開序幕,空軍司令嚴明上將致詞後,由空軍樂隊伴奏的三軍儀隊登場,上回在新竹才拍到一張的空軍樂隊,這次總算可以補完。雖然小生沒有帶傘,但是托左右撐傘人之福,讓身體淋雨降到最低限度,但手上的柯達Z990相機就沒這麼幸運,僅能盡量畢免鏡頭雨滴起霧影響,看來拍完這次,相機壽命非少個一年半載不可了。


世界村道館跆拳道表演。

 S-70C直昇機戰技操演結束,雨勢略減,正想可以四處走走了,司儀忽然宣佈,有超級意外驚喜來賓蒞臨會場,連空軍司令都在的地方,這等人物除總統馬英九還會有誰?原已四散的群眾再次湧向表演區邊緣,一睹丰采。三軍統帥與隨從坐定後,雷虎小組開始表演,受天候惡劣與時間限制,只有編隊飛行,比上次新竹演出又更簡略。接著是IDF、Mirage 2000、F-16的戰技操演,這次用到了多張連拍功能搭配高速快門,捕捉高速飛行的戰機,比上回多拍了不少照片,成果可觀,不過缺點是拍一次就要一段時間才能顯像完畢再拍攝,尤其是使用高密度多張連拍時,只要對焦與快門速度沒調好,一下子就跑出幾十張不能看的照片,拍攝技巧上今後還有很大再改進的餘地。

 戰技操演結束,三軍統帥致辭,雷虎小組與戰鬥機飛行員臺前一列排開肅立恭聞訓示。可惜的是總統音量甚低,講些什麼沒特別印象,只約略記得大意與空軍司令所言相去不遠,之後三軍統帥、國防部長及其他高級將領與飛行員在臺下合影,從司令臺左側離去,媒體與民眾蜂擁而上,小生在表演區右端遠望,徒呼負負,只能和旁邊的人大嘆押錯寶了。

 三軍統帥退場,總統座機、長官行政專機與隨扈搭乘的C-130運輸機一架接一架升空後,太陽總算從雲中露面,可惜午後的三次軍機衝場,時機把握不準,拍攝全部失敗,收獲竟比陰雨時還差。這次展示的空軍軍機與陸軍兵器裝備,基本上都是歷次營區開放的常客,只有複座型IDF因以前未曾拍過好照片,較感興趣。但看在陽光普照,攝影效果良好的份上,其他飛機還是各拍數張,以存比較記錄。


經國號複座型。

 此外,就是水上機場起降的民航機與地勤車輛(實質上等於立榮航空的專用配備)作業景象,想到臺灣西部連北高航線都吹起熄燈號的現在,如此小規模的嘉義航空站因作為澎湖、金門離島交通據點,竟能存續至今,也是一件奇蹟。

 下午3時40分搭接駁車循原路回高鐵嘉義站,傍晚的斜陽早已將雨意驅除殆盡,4時36分北上列車發車不久倒頭大睡。等出桃園站不久睜開眼睛一瞧,但見窗外大雨傾盆,舉目不辨景物,連接下來臺北會是什麼天氣也無心深思,又再次進入夢鄉。

  2012 Chiayi Air Force Base Open Day(Wikimedia Commons)


營區開放活動中,進入南端停機坪的立榮航空Dash-8 B-15225客機。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國軍松山總醫院


  國軍松山總醫院(中文維基)

 8月4日上午,徒步遊松山區健安新城、國軍松山總醫院攝影。8月5日凌晨,國軍松山總醫院照片上傳告一段落,以中文維基猶無條目,自撰為篇,粗備鄉邦文獻。手頭沒有軍醫相關書籍,雖然從少年時代就經常搭公車經過門前,但真正造訪院中的次數屈指可數,這次踏入醫療大樓,也不見壁記、奠基石之類,對喜好金石的小生實在有點遺憾。網上可信的新聞來源雖然不少,但扣除意外事故與日常行事,比較詳細的也只有2003年SARS大流行時,擔任SARS專責醫院的報導與當事者回想,而且年月已久,再過幾年也會從網上消失大半。

 不過,中央社數位照片平臺上,卻找到了不少前身空軍總醫院時代的歷史照片,在IE慢得誇張的聯線速度下粗略看過後,深感到早期空軍總醫院與美國空軍(特別是飛虎隊相關人士)關係之密切,遺憾的小生自己也沒有研究,未便深議,姑識於此。

 考之文獻,早期1950~70年代,空軍總醫院遠在臺北市郊外,清靜宜於療養,所以曾是許多大老與高級將領臨終之地。直到1980年代以降,北松山(特別是民生社區)迅速發展,才成為社區醫療中心。另外,松山總醫院也是空軍育幼院故址,民國47年(1958)10月11日開設,至民國63年(1974)始與國軍先烈子弟教養院合併,改稱國軍第一育幼院,無怪乎早期如此注重兒童醫療。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白翼遠揚


臺北軍人公墓忠靈堂與紀念碑。

 7月28、29日,終日在家休養,三餐只有咖哩飯,沒想到跑一趟南港,體力負荷竟然如此之大。我國軍人公墓、忠烈祠、紀念碑等,目前歸後備司令部所管,考之網站,數量其實不少;若是再加上縣市政府所管地方軍人公墓乃至私人墓葬,規模更加可觀。但除了部分如大直國民革命忠烈祠有國際知名度且廣為人知外,其他大半平日人跡罕至,即使搜索網頁,照片與資料水準亦不整齊。以國人民情,理所固然,但就保存歷史建築記錄的觀點,實非樂見,何況其中更不乏因政治偏見而日就荒廢者。如以個人之力認真調查,所需勞力時間,恐怕是足以匹敵參訪營區的一大事業,謹識於此,以為今後長期努力的目標之一。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民生社區暑期街頭音樂饗宴2012


 民生社區每年夏季週末晚間例行的祭典,2012年7月28日雋永經典樂團演唱會尾聲唱安可曲前,主持人云:「當年吳宗憲在這裡又唱又跳,一個晚上才拿八千塊錢,現在有三十萬也請不到了!」臺下哄然大笑,這也是鄉土的驕傲,當晚的場面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