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條約型戰艦

  条約型戦艦(日文維基)

 1922年華盛頓裁軍條約締結後,至1936年倫敦裁軍條約失效間,締約國建造或計劃的戰艦。由於日本確保陸奧的代償,依戰艦擁有比例,美國增造二艘科羅拉多級戰艦,英國則新設計二艘納爾遜級戰艦。條約規定列強十年間不得建造戰艦,但期滿後可就艦齡滿二十年以上的舊式戰艦建造替代艦,於是日本有金剛代艦,英、美也有新戰艦計劃,但隨1929年全球金融恐慌與1930年倫敦裁軍條約成立而未實現。1936年日、義退出二次倫敦裁軍條約會議後,由英、美、法三國締約,維持戰艦個艦噸位與備砲的限制,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條約型戰艦一詞,由來已久,就小生所知,福井静夫<世界戦艦物語>(光人社、1993年) 造艦史をかざる戦艦一二タイプについて(初出:潮書房<丸>1972年2月号)其中一節就是‘條約型戰艦’(p88~p90),可是比起條約型巡洋艦(也就是重巡洋艦),使用度與接受度不高也是事實。因為比起條約型巡洋艦反應列強工業能力與戰術需求的多樣化設計和豐富的戰史,條約型戰艦如果依日本的習慣,算到倫敦裁軍條約為止,實際建造的只有英國納爾遜級,甚至把義大利加富爾級戰艦大改裝(1932~1937年)勉強算進去也不過二級而已,無怪乎日本曾有人以「網上搜索找不到維基以外的使用例」為由提案削除。

 中文維基版雖然簡短,但連美國北卡羅來納級、法國敦克爾克級等也列入,顯然以二次倫敦裁軍條約為準,不過義大利的維內托級怎麼樣也不算是條約型戰艦吧!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春之嵐


碧湖涼亭與九曲橋,遠方是臺灣戲曲學院。

 近日生活作息頗異於尋常,往往凌晨輾轉難眠爬起來上網,大白天才半睡半醒,連假日也不例外。3月20日早上天氣好時倒頭大睡,下午一點半吃午餐時也還是豔陽高照,但等下午三點雲層就已經佔領舉目所及的所有天空,於是大好的白晝就這樣浪費了。

 3月21日上午八時難得一大早起床,舉目依舊未見太陽,雖然看過氣象預報並不意外,心裡依然暗暗叫苦,卻沒想到還會碰上比天氣更糟糕的事。

 當天前往臺北市內湖區碧湖公園,搭278路公車至文德路徒步抵達目的地後,令小生心頭一震的不是碧湖湖光山色之美,而是觸目所及的天空全是灰茫茫一片!拍近處的園林風景還勉強可以,鏡頭一轉向山水遠景便是陰霾四合,效果大打折扣,只能說是為難得一見的天候作記錄。

 中午十二時四什八分提前回家,看了晚報與網路新聞,才知道是大陸沙塵暴,即使南韓、日本也未能倖免,中原塵汙人,雖欲求扇障面亦不可得。下午去西門町,順便拍攝臺北捷運松山線中華路一段工地與福星國小前的木棉花,效果依然不甚理想。

 因為經常奔波在外之故,最近很想要有GPS功能的相機,為了Nikon的GP-1定位器,甚至還認真考慮買Nikon單眼相機的可能。只是今天在網上研究Nikon附GPS的數位相機Coolpix P6000和GP-1的風評後,發現使用上仍有一些缺點,再考量目前的經濟能力,還是先從攝影用的GPS入手好了。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捕捉飛羽過隙之美


 很久以前,就對鳥類攝影記錄略有涉獵,最近外出攝影時,偶有機會也嘗試過不少次,卻發現對新手來說,拍攝裊類的困難度,和建築或車輛等靜物根本無法相比。

 首先,望遠鏡頭的宿命,長焦距下視野無可避免的狹小,遠方的飛鳥以手持拍攝根本是碰運氣,就算是比較近一點停在樹叢中的鳥,天候良好時使用腳架,肉眼一眼就能確認的鷺鷥,實際入鏡後往往也要搜索老半天才能鎖定目標,更小一點的鳥難度可想而知。也因對焦時間很短,要拍出自己覺得滿意的畫質水準,往往得拍上很多張後才偶而出現一張。

 其次,現在的數位相機,雖然方便,但是從按下快門到顯像,至少也要4、5秒,對靜物根本不算什麼,但若是遠方高速飛行的鳥,這幾秒差距就足以從視野中消失無蹤;如果是地面或水上覓食的步禽,也往往即已移動幾十公分甚至更遠,想捕捉會心的場面,真正是名符其實的一期一會。

 就像這張振翅而飛的小白鷺,今年2月28日中午攝於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水池。拍攝之前,才剛目擊到鷺鷥成功捕捉小魚的場面,但還沒來得及找到快門按下,小魚就已經消失在鷺鷥口中!接著想拍下一張照片,按下快門後鷺鷥忽然舉翅高飛,從水邊移動到樹叢,便僥倖留下這鏡頭。如果起飛時才起意按下快門,恐怕也拍不到什麼了。原本鷺鷥在畫面的右側,經裁剪之後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