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變了! 侯孝賢悔拍「悲情城市」(TVBS-N\2008年12月9日19時36分17秒)
關於<海角七號>,小生始終不在其他場合多置一詞。商品當然需要包裝行銷,然而臺灣的電影宣傳,從二十五年前的‘新浪潮電影’時代起,小生所看到的,只是圈內一群導演、編劇、影評人,彼此你捧我,我捧你,然後透過報紙、電視節目、網路等,放出一堆假話題、假新聞、假論述佔據大眾媒體空間。但是大多數觀眾進了電影院或買了映像軟體後,卻是所見不及所聞,怎麼不對國片失望?國片的信譽被玩垮,變成連圈內人都不敢恭維,這種惡質的行銷方式要負很大的責任。
而且這麼多年來,雖然行銷花樣不斷翻新,本質卻沒有進步多少。好一點的作品,像<海角七號>描述臺灣鄉土情感的部分,的確能吸引不少觀眾的共鳴(當然整部作品是否上乘,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然而,製作水準不佳,又缺乏訴求重心的作品,就像與<海角七號>同時期上映的<一八九五>,縱使新聞、廣告曝光率也不算低,但劇情與考證都頗有可議之處,即使打著客家電影的口號,票房和口碑就是難以望其項背。
更惡劣的是,成功的作品固然難求,但是一稍有知名度,就會有一大批人爭先恐後的搶沾邊際效益,等五分鐘熱度一過,剩餘價值榨取殆盡,便又棄若敝屣。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大大提升了九份的知名度,但是多年後除了一座變貌的山城,還有多少人真正記得這部電影?更別提各說各話的作品時代背景了。現在,<海角七號>也讓恆春湧入不計其數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然而幾年後要讓恆春不蹈九份的覆轍,恐怕並非易事。
創作好作品並賣得好是一回事,讓好作品的價值經得起時間考驗而歷久彌新,又是另一回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