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5日 星期日

松山車站今昔談

  今夜12點…台北火車 隱入地平線(聯合報\2008年9月20日)

 臺北市松山~南港段鐵路切換地下化當天,小生在外辦事,未能親睹盛況。直到回家後看電視新聞與第二天的報紙報導,才知盛況之一斑,實在是遺憾至極,卻想起了關於松山車站的一點回憶。

 家居所在雖然離松山車站並不遠,小時候卻難得去一次,即使回中部老家搭火車時也是直接到臺北車站。印象中只有1977年去宜蘭頭城海水浴場時到過一次,初代的舊站是古老的木造平房,車站的規模也不大,以現在的標準實在很難想像這是臺北市內的車站。臺北市的東陲已是如此,更郊外的內湖、南港就不用說了,直到1990年代初期,南港省道沿線還有不少地方和中南部的鄉下沒有兩樣(喂!),真正有大規模的現代化開發還是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事。

 後來,1987年華山~萬華段地下化,松山車站也一併大規模改建,當時的鐵路地下化工程仍屬於初期實驗性質,尚未決定明確的範圍,先將松山車站規劃成東臺北市主要列車的停靠站,分擔臺北車站的部分進出旅客,所以規模特別宏壯,從那時起才比較常跑松山車站。尤其1994~1998年間,任職的公司就在松山車站旁,不僅是每天上下班必經,到中、南部拜訪公司時也經常利用搭火車(只有跑南部趕時效時才允許搭飛機),甚至下班後搭火車到臺北車站再徒步前往重慶南路、西門町,比任何公車都快!記憶中松山~華山段未地下化前,松山~臺北間因有平交道減速,行車時間約15~20分,但同段地下化之後,最快的自強號只要10分鐘就夠了,臺北市還沒有捷運的當時,實在是功德無量。

 不過,1998年公司遷移他處後,就又難得一至了,只有1999年集集大地震時,曾經從自宅徒步到八德路與虎林街口,親眼目賭東星大樓倒塌的慘狀後,還曾繞到松山車站確認,幸而沒有重大災情。直到2007年農曆新年陪父母至松山慈祐宮拜拜時,才留意到為了配合松山~南港段地下化工程,松山車站又經過大規模改建,新站早已蕩然無存(默),只剩下現在的臨時車站與大得誇張的行人用南北跨線鐵橋,站前賣瘦肉粥的攤子仍在,吃在口裡卻是百感交集。

 如今,松山~南港段地下化切換完成後,臨時車站不久也將拆除,第四代車站地上建築依規劃應該是高層商業大樓,且如無意外可能比前兩代車站長命得多,期待未來車站完成,配合道路打通,南北交通全面改善後,松山又有一番新風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