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南山疏洪道登山步道。
豔陽高照,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01巷旁的培英公園,菲傭在涼亭下談笑,這真是當年小生唸實踐專校時難以想像的光景。不提母校,大直還有什麼地方能讓小生如此懷念,非得在盛暑揮汗如雨,拿相機遠征不可?
21年前,上體育課時,體育老師帶全班同學,出實踐後門,沿小徑一路西行慢跑,通過海軍力行新村北方,來到一座公墓入口,最後的挑戰,就是跑上公墓高不見頂的主坡道,只是能到達終點的同學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坡道中途就投降休息了。有這次的慘烈經驗,畢業後多年始終不曾重遊此地,連公墓的名字也忘記了,所以非得乘現在體力與健康還有餘裕時來挑戰。
走到北安路501巷81弄轉角,沿疏洪道旁步道登坡而上,據看板得知,是2001年那莉颱風山洪後疏散當地居民所闢建,雖然疏洪道與公園景色不錯,西側步道可見舊要塞碉堡遺跡,但走到路底也不見公墓,俯望山下亦無所見,確定不是這裡。連忙下山,在右轉入通北街145巷。
通北街145巷南側是三軍大學故址(目前仍在施工中的國防部預定地),北側一根一根的大直要塞軍事管制區界樁,雖然巷道已拓寬,氣氛依然與當年無異。就這樣走了一大段比記憶中還長的路,終於來到目的地。
眼前是天主教大直公墓,多年來印象中一直以為是國軍公墓,可能是安息者有不少是軍人、軍眷吧!循主坡道緩步而上,墓地於坡道左右兩側逐段整齊排列,遍栽松柏,特別是東側面大直要塞管制區林木尤為濃密。拾階而上,諸墓大半近年後人重修,故歷史雖久而不覺其故,近年墓地難覓,故改為家族合葬者亦多。努力想找出其中有何名人,可惜久疏現代史,除拍下若干墓誌銘、碑文外,收獲不多。
最後,終於踏上了當年只能氣喘吁吁仰望的主坡終點,天主教教堂式樣的尖頂靈骨塔,塔分兩層,均由後方出入,前有平臺可以遠眺,守墓人獨坐塔前階上,與犬相伴,小生亦坐塔側墓前休息,山風襲人,日照亦蔽於雲中,故雖暑而不覺其熱。
英千里墓碑銘,沈剛伯撰、臺靜農書,墓碑銘文多年前嘗於沈剛伯文集一讀,至於臺公真蹟,則今日方始目睹。
但是,這裡還不是公墓最高之處,靈骨塔左側另有一條坡道筆直而上,登山中極目遠望,才知道原來西北方尚有一大片墓區,坡道的終點是一處小停車場,通北街145巷3弄沿公墓西側蜿蜒而上,直通至此,以省行動不便者登臨之勞。西觀劍潭山,已不見圓山大飯店;放眼南方,隔基隆河大佳河濱公園與中山區市區一覽無遺。
出公墓後,由通北街入海軍力行新村,於全家便利商店衡山店休息,昔日眷村,除少數依山建築外,早已改建成高層住宅大樓,唯公車穿梭盆地內巷道載客,猶如往昔。最後,於三軍大學故址(國防部預定地)西側圍牆外,拍下大直六號戰俘營紀念碑後,從通北街出北安路,和來時一樣在大直派出所前搭計程車回家,心中仍想著山上那漫長而永無止境的男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