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M1 40mm高射機關砲回想


岡山空軍官校軍機展示場的M1 40mm高射機關砲。

 1974年,小生入臺北市民權國小時,學校只有南側一棟二層樓的莊敬樓,連東側的自強樓也還在施工中,校地東北就是空軍的防砲陣地,設有M1 40mm機關砲(波佛斯40快砲的美國版)與M55 四聯裝50機槍各一座。有時放學途經北方校外,或體育課出北門往校西運動場途中,就可以看到高砲陣地的全貌,與露出陣地外的快砲與機關砲雄姿。

 當時敦化北路與三民路間的民權東路四段猶未打通,松山基地的入口在交通部民航局附近的民權東路四段頭,而民生社區與松山基地間僅以一堵擋水牆為分隔。所以不止操場旁,連運動場北也有空軍營舍與防砲陣地。出民生社區北界撫遠街水門外入下塔悠濱江街,就是松山機場與基隆河的雙重限建區,所以除部分老舊農舍與學校,沿濱江街繞經機場東部再西行至大直橋,除防砲陣地外,最顯眼的建築就是二或三層樓的40快砲用防空砲臺。可惜當時年紀尚小,還不會用相機,加以戒嚴,大人更不會以身試法,所以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記錄。

 後來,民生社區人口急速成長,民權國小擴建,1977年校地內的防砲陣地拆除,陣地搬到新建的西側力行樓樓頂,空軍防砲部隊則移駐力行樓四樓,至此學校方有了完整的操場,只是小鬼看到40快砲與50機槍的機會就變少了。防砲部隊在力行樓使用東側專用樓梯間與出入口,西側樓梯間三樓也有鐵卷門禁止通往四樓,所以小孩子再大膽,也絕少有目睹四樓防砲部隊營舍的機會。不過,部隊一樣和教職員共用莊敬樓一樓西側的廚房(當時沒有學生營養午餐,僅教師中午有自助餐),運動會時偶爾也有弟兄客串參加,對學校師生並非遙不可及的存在。


民權國小民權樓遠景,屋頂東側的兩處高壇為砲座遺跡,前方(南側)
的四層樓校舍為力行樓,右後方與實踐樓相接,2009年7月攝影。

 1985年,力行樓北的民權樓(活動中心)完工,防砲陣地也移到更高層的民權樓頂。民權大橋通車後,由內湖跨基隆河進入松山區的車流大增,為疏散民生東路的交通流量,1986年民權東路四段正式打通,至此民生社區與松山基地才有明確的分界,民權東路以南的空軍營舍與防砲陣地,大半不是廢止,就是遷移至路北的營區。

 1989年,小生就讀大直實踐專校,平時雖然搭公車通學,但只要時間與體力許可,就會騎腳踏車由濱江街一路到大直橋南,過基隆河後再從三軍大學(今國防部)旁的巷子進入學校。由於嚴格限制開發,松山機場北方濱江街沿路景色與童年時一樣野趣十足,地理上雖然是臺北市的中心點,風情卻如同1960~70年代臺灣中南部的鄉下。路上星羅棋布的防砲陣地與高射砲臺雖然大半健在,但由於火砲年久老舊與防空體系調整,已有部分廢棄不用。

 1990年代起,空軍加速防空體系現代化,松山機場週邊的40快砲與50機槍,被列為最先汰換的對象。加上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河岸新生地進行大規模再開發工程,防砲陣地與高射砲臺拆除殆盡,就連民權樓的防砲陣地與部隊也久已撤離,至此學校和軍隊才正式分家。濱江街經過擴寬改道後,雖仍有限建,卻也不再是當年的田園景象。童年以來熟悉的風光,至此霍然一變,等小生有能力入手數位相機時,已經找不到一座高射砲臺可以留念了。

 今年10月15日岡山空軍基地營區開放活動,在空軍官校軍機展示場總算看到了久違的40快砲,只是因露天保存,和現役時代相較狀況並不理想,加上天候惡劣,先後試拍幾張,就是沒有自己覺得滿意的作品。對從小看著40快砲長大的小生來說,實在是遺憾至極,乃述始末於此。

1 則留言:

陳育聖 提到...

您好,今年是本校50時週年校慶,我是民權國小教師,關於您的防空砲文章能否借刊登於本校50週年刊物?您的敘述補足了歷史的空缺,畢竟當年一同和空軍弟兄上班的老師都退休了,希望您允許,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