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軍種營區開放對攝影者的限制,以憲兵最為嚴格,陸軍次之,空軍則基本上幾無限制(營舍內當然不得擅入),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則尚待確認。
一、以往營區開放攝影,都是以展出兵器為中心,但是非戰鬥的裝備則網羅未盡週全,有待日後活動補足。此外國軍各種槍械、裝備與軍服,以往少有攝影,實際上Wikimedia Commons內容仍有待充實之處,也是今後的強化對象。
一、中‧南部營區開放,從臺北南下往往要2~3個小時,抵達時往往已是上午10時左右,不僅易錯失表演活動,且進場人潮可觀,增加攝影困難,需事前把握行程並調整體能。
一、營區開放活動照例有園遊會攤位,但是受歡迎的餐飲攤位往往排隊費時,且種類終屬有限。營區便利商店則種類齊全,與營外無異,但也不是每處都有。為避免盛暑時體力消耗過鉅,自備飲水點心實為必須。
一、由於攝影目標眾多,能安置並使用三腳腳架的機會不多,攜帶三腳腳架反而徒增旅程體能疲憊。今年如經濟能力許可,準備購買單腳腳架,以減輕負擔。
一、2011年10月購入的FUJIFILM FinePix F550EXR,雖然新功能不少,體積輕便,但調整與熟悉操作花上不少時間,以致於連最簡單的調整曝光度,都是很久之後才留意到,因此不少照片即使經後置處理,效果並不理想。當初著眼的GPS功能,雖有幫助,但誤差度意外的大,特別是多雲陰雨,抓不到衛星訊號時,幾無實用性可言。不過,EXR功能比預期中為佳,如果幸運碰上晴天光度足夠時,還是能拍出別有風味的高畫質照片。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謀略の昭和裏面史>新裝‧改訂版
12月11日,於鴻儒堂書局購入黑井文太郎編著<謀略の昭和裏面史 特務機関&右翼人脈と戦後の未解決事件!>(宝島SUGOI文庫\2011年),半年前才經由日本亞馬遜入手本書宝島社文庫2007年舊版,兩者並列之下,厚度相同,封面還是笹川、兒玉、中曾根等幾位昭和妖怪,也沒有序跋說明改訂之處,乍看之下,還以為買到了只換封面不換書的新裝版。
但細看以後,方知增補改訂之處不少,首先序章「昭和裏面史の読み方」不錄單行本與文庫本舊版的與佐野真一、豬野健治二篇泛論性對談,改為‘昭和を知るキーワード’,介紹昭和史的關鍵字,易於不熟悉日本現代史的讀者入門。戰前的部分修訂較少,但戰後部分則頗多增補,如第六章「日本の黒い霧」新增‘謎の勢力「ジャパンロビー」’與‘CIAエージェントだった自民党最高幹部’,反映近年公開的CIA檔案,對佔領期間原陸軍將校組織機關(有末機關、河邊機關)成果的再評價,與CIA另行建立的日本黨政人脈實態。
第七章「高度経済成長の舞台裏」新增‘戦後の裏外交を歩いた「昭和の参謀」瀬島龍三’和‘日本の“原発の父”正力松太郎の野望’,前者述戰後瀬島在防衛裝備採購與對蘇聯、南韓賠償事業的活躍,後者則是美國利用利用媒體力量於日本引進核能事業與對抗和左翼關係密切的反核運動內情。雖然是以近年新發掘的資料與研究為基礎,也是反映時下日本人最關心的話題。
其他自序文以下,細節遣詞多所修正。黑井氏本著,敘事有法,涵蓋範圍廣泛,雖不無保留之處,但不致流於荒誕不經。卷末附參考文獻一覽,有助瞭解戰前陸海軍謀略與戰後現代史內幕一脈相承的關係,如果對日本近代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讀起來更是事半功倍。
同時入手森詠<黒の機関 戦後、「特務機関」はいかに復活したか>(祥伝社文庫\2008年),本書初刊於1977年洛克希德事件時間,算是日本現代政經黑幕史的早期作品,始作也簡,且不無渲染之處,但是有不少記述與證言,為他著所無,故猶有取焉。
但細看以後,方知增補改訂之處不少,首先序章「昭和裏面史の読み方」不錄單行本與文庫本舊版的與佐野真一、豬野健治二篇泛論性對談,改為‘昭和を知るキーワード’,介紹昭和史的關鍵字,易於不熟悉日本現代史的讀者入門。戰前的部分修訂較少,但戰後部分則頗多增補,如第六章「日本の黒い霧」新增‘謎の勢力「ジャパンロビー」’與‘CIAエージェントだった自民党最高幹部’,反映近年公開的CIA檔案,對佔領期間原陸軍將校組織機關(有末機關、河邊機關)成果的再評價,與CIA另行建立的日本黨政人脈實態。
第七章「高度経済成長の舞台裏」新增‘戦後の裏外交を歩いた「昭和の参謀」瀬島龍三’和‘日本の“原発の父”正力松太郎の野望’,前者述戰後瀬島在防衛裝備採購與對蘇聯、南韓賠償事業的活躍,後者則是美國利用利用媒體力量於日本引進核能事業與對抗和左翼關係密切的反核運動內情。雖然是以近年新發掘的資料與研究為基礎,也是反映時下日本人最關心的話題。
其他自序文以下,細節遣詞多所修正。黑井氏本著,敘事有法,涵蓋範圍廣泛,雖不無保留之處,但不致流於荒誕不經。卷末附參考文獻一覽,有助瞭解戰前陸海軍謀略與戰後現代史內幕一脈相承的關係,如果對日本近代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讀起來更是事半功倍。
同時入手森詠<黒の機関 戦後、「特務機関」はいかに復活したか>(祥伝社文庫\2008年),本書初刊於1977年洛克希德事件時間,算是日本現代政經黑幕史的早期作品,始作也簡,且不無渲染之處,但是有不少記述與證言,為他著所無,故猶有取焉。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M1 40mm高射機關砲回想
岡山空軍官校軍機展示場的M1 40mm高射機關砲。
1974年,小生入臺北市民權國小時,學校只有南側一棟二層樓的莊敬樓,連東側的自強樓也還在施工中,校地東北就是空軍的防砲陣地,設有M1 40mm機關砲(波佛斯40快砲的美國版)與M55 四聯裝50機槍各一座。有時放學途經北方校外,或體育課出北門往校西運動場途中,就可以看到高砲陣地的全貌,與露出陣地外的快砲與機關砲雄姿。
當時敦化北路與三民路間的民權東路四段猶未打通,松山基地的入口在交通部民航局附近的民權東路四段頭,而民生社區與松山基地間僅以一堵擋水牆為分隔。所以不止操場旁,連運動場北也有空軍營舍與防砲陣地。出民生社區北界撫遠街水門外入下塔悠濱江街,就是松山機場與基隆河的雙重限建區,所以除部分老舊農舍與學校,沿濱江街繞經機場東部再西行至大直橋,除防砲陣地外,最顯眼的建築就是二或三層樓的40快砲用防空砲臺。可惜當時年紀尚小,還不會用相機,加以戒嚴,大人更不會以身試法,所以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記錄。
後來,民生社區人口急速成長,民權國小擴建,1977年校地內的防砲陣地拆除,陣地搬到新建的西側力行樓樓頂,空軍防砲部隊則移駐力行樓四樓,至此學校方有了完整的操場,只是小鬼看到40快砲與50機槍的機會就變少了。防砲部隊在力行樓使用東側專用樓梯間與出入口,西側樓梯間三樓也有鐵卷門禁止通往四樓,所以小孩子再大膽,也絕少有目睹四樓防砲部隊營舍的機會。不過,部隊一樣和教職員共用莊敬樓一樓西側的廚房(當時沒有學生營養午餐,僅教師中午有自助餐),運動會時偶爾也有弟兄客串參加,對學校師生並非遙不可及的存在。
民權國小民權樓遠景,屋頂東側的兩處高壇為砲座遺跡,前方(南側)
的四層樓校舍為力行樓,右後方與實踐樓相接,2009年7月攝影。
1985年,力行樓北的民權樓(活動中心)完工,防砲陣地也移到更高層的民權樓頂。民權大橋通車後,由內湖跨基隆河進入松山區的車流大增,為疏散民生東路的交通流量,1986年民權東路四段正式打通,至此民生社區與松山基地才有明確的分界,民權東路以南的空軍營舍與防砲陣地,大半不是廢止,就是遷移至路北的營區。
1989年,小生就讀大直實踐專校,平時雖然搭公車通學,但只要時間與體力許可,就會騎腳踏車由濱江街一路到大直橋南,過基隆河後再從三軍大學(今國防部)旁的巷子進入學校。由於嚴格限制開發,松山機場北方濱江街沿路景色與童年時一樣野趣十足,地理上雖然是臺北市的中心點,風情卻如同1960~70年代臺灣中南部的鄉下。路上星羅棋布的防砲陣地與高射砲臺雖然大半健在,但由於火砲年久老舊與防空體系調整,已有部分廢棄不用。
1990年代起,空軍加速防空體系現代化,松山機場週邊的40快砲與50機槍,被列為最先汰換的對象。加上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河岸新生地進行大規模再開發工程,防砲陣地與高射砲臺拆除殆盡,就連民權樓的防砲陣地與部隊也久已撤離,至此學校和軍隊才正式分家。濱江街經過擴寬改道後,雖仍有限建,卻也不再是當年的田園景象。童年以來熟悉的風光,至此霍然一變,等小生有能力入手數位相機時,已經找不到一座高射砲臺可以留念了。
今年10月15日岡山空軍基地營區開放活動,在空軍官校軍機展示場總算看到了久違的40快砲,只是因露天保存,和現役時代相較狀況並不理想,加上天候惡劣,先後試拍幾張,就是沒有自己覺得滿意的作品。對從小看著40快砲長大的小生來說,實在是遺憾至極,乃述始末於此。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