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少年俱樂部>與戰前日本戰爭漫畫

 4月18日,入手加藤丈夫<「漫画少年」物語 編集者・加藤謙一伝>(都市出版\2002年),原先買本書的目的,是想瞭解トキワ莊時代的手塚治蟲和新漫畫黨,書中也的確有不少篇幅介紹<漫畫少年>與手塚先生。然而最令小生印象深刻的,還是加藤謙一擔任講談社<少年俱樂部>編輯長,創造該刊黃金時代的種種編輯手法。

 1921年,加藤謙一受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現在的講談社)社長野間清志賞識,擔任<少年俱樂部>編輯長時,只有25歲,當時<少年俱樂部>的每期發行量只有2萬8000部,不要說和其他競爭對手比,甚至在講談社的刊物中也是敬陪末座。但是謙一努力邀請當時的人氣小說家吉川英治、大佛次郎等投稿,特別是同鄉佐藤紅綠的名作<あゝ玉杯に花うけて>更廣受好評,開創青少年小說的領域。之後謙一接受佐藤紅綠的建議,增加漫畫的比重,而有田河水泡<のらくろ>、島田啟三<冒険ダン吉>等名作的出現,讓原本少年雜誌以小說和人生訓為主的勵志讀物形象為之一變,成為滿足青少年夢想的娛樂雜誌。

 此外,重視讀者投稿,增加編輯部現況報告的單元,塑造讀者與編輯互動的氣氛;尤其是豪華精美的附錄,如燦爛的地圖、繪卷,巨大飛艇、戰艦的紙模型,以21世紀的觀點,依然迫力十足,更是打動少年購買欲的最佳利器。在優良作品與加藤的編輯創意相輔相成下,<少年俱樂部>的發行量逐年成長,到1930年代末期,已經高達每月70萬部,壓倒其他競爭對手,創造同刊戰前的黃金時代。更重要的是,加藤開創的編輯策略,即使時至今日的漫畫雜誌與娛樂小說雜誌也依然沿用,只是包裝更精緻、手法更細膩活潑、行銷管道更加多樣化而已。

 但就作品內容取向方面,<少年俱樂部>鼓吹青少年立身出世、海外雄飛的精神,崇敬志士、軍人,反映日本大正時代以降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思潮,也是事實。所以敗戰後,1945年8月加藤就離開講談社,另成立學童社發行<漫畫少年>。本傳於此避重就輕,敘之甚簡,一來固然是過去已有介紹<少年俱樂部>歷史的著作分析,二來也不無子為父諱之意。想瞭解當時戰爭漫畫的全貌,還需另尋文獻。

 【待續】

沒有留言: